我的姐夫是太子

上山打老虎額

歷史軍事

大明永樂二年。
黃昏將近,坐落於南京城鐘山腳下的紫禁城卻已是燈火如晝。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三百五十章:功在社稷

我的姐夫是太子 by 上山打老虎額

2024-1-20 18:34

  朱棣壹聲令下,眾人不敢怠慢,忙不叠地跳上了後頭的掛車,開始卸貨。
  又有人取了大稱來,開始計重。
  朱棣背著手,等著這煙氣散去,他才開始上上下下地打量著眼前這個徐景昌。
  “妳這小子,這是妳們鼓搗出來的?”
  徐景昌道:“是……是……不過,卻是照著姐夫的圖紙做的,姐夫有本事,我們跟著照貓畫虎……”
  張安世在壹旁笑吟吟地道:“陛下,別聽他瞎說,其實……臣也就是瞎想了壹些,可誰想到,竟真被他們給折騰了出來。”
  朱棣板著臉道:“這樣說來,看來是徐景昌這個小子欺君了?”
  “啊……這……”張安世壹臉詫異。
  這話要他怎麽接?
  朱棣道:“該誰的功勞,就是誰的功勞!這些小子是什麽貨色,朕會不知道嗎?妳這個家夥,這時候倒是謙虛了。”
  朱棣說罷,不再理會張安世二人,當下,背著手來回踱步。
  他仿佛有心事。
  群臣們也在彼此地竊竊私語。
  胡廣輕輕捏了捏楊榮的袖子,低聲道:“這玩意……燒火竟能燒得動起來……楊公,妳看得懂嗎?”
  楊榮直言:“看不懂。”
  胡廣反倒露出驚訝之色:“楊公也有不懂的東西?”
  楊榮白了胡廣壹眼,他已和胡廣打趣慣了:“世上的事……歷來都是看起來簡單,可做起來難。妳我這樣的人,指點江山容易,可終究是紙上談兵。”
  胡廣尷尬地咳嗽壹聲:“也不能這樣說……”
  他怎麽感覺被人拐著彎罵了?
  “事實就是如此。”楊榮反而平靜地道:“可是……妳我為閣臣,其實也不必……事事精通,只是卻也有壹樣,就是要對那些正經做事的人,生出敬畏之心。只有這樣,才知道他們的不易,曉得成事難的道理,即便是身居高位,紙上談兵,卻也未嘗不可。可若是只因為曉得壹些皮毛,便對其他的東西都指指點點,覺得輕易,到時……反而會害了自己。”
  胡廣聽罷,就像壹個老實的學生般,壹臉誠懇地道:“此言有理,楊公這壹句話倒是深得我心。”
  楊榮接著道:“其實這個道理,妳怎會不明白?不……可以說,這個淺顯的道理,其實廟堂諸公,大家都心如明鏡。只不過人就是如此,壹旦進入廟堂,身居高位了,就難免蔑視壹切,不肯去承認別人的疾苦和不易,將所有復雜和不易的事去簡單化,如此才顯出自己的高明!”
  “所以啊,天下的事,或者說天下的道理,最難的不是去鉆研出所謂的大道理,也不是事事精通,而在於……虛懷若谷四字,只有承認這世上人人都有他的長處,三省吾身,天下的事反而就容易辦了。”
  胡廣嘟囔道:“怎麽說著說著,又好像是在說我狂妄?”
  “妳就是狂妄。”楊榮直接戳穿他:“雖然表面上,妳言行舉止還算是謙虛,可妳根子裏,卻自以為自身是狀元出身,以為自己是文淵閣大學士,以為自己滿腹經綸,骨子裏其實已不知天高地厚了,其實妳與解公是壹樣的人,只不過……”
  胡廣的臉驟然羞紅,正想說,別說了,別說了。
  楊榮卻繼續道:“只不過妳唯壹比他好的地方就在於,妳膽子和野心沒他大,胡公啊,放下妳那點自以為是的心思吧,沒有出路的。”
  胡廣:“……”
  紮心……
  另壹邊,金忠與夏原吉二人卻是喋喋不休地低聲議論。
  他們討論的問題更為實際,畢竟當初,諸葛亮便是靠木牛流馬來解決糧草供應的。
  可木牛流馬到底是什麽,其實誰也不知道。
  甚至那傳說的真假,卻也無人知曉呢。
  可眼前這東西,無論對於戶部,還是兵部而言,似乎……都有實用的價值啊。
  “就是不知能承載多少斤。”金忠滿心期盼地道。
  夏原吉便道:“是啊,金公……妳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難道也沒聽說過此物嗎?”
  “沒聽說過。”金忠道:“可惜它不會寫字,說不準我能給它測壹卦……”
  夏原吉:“……”
  就在此時,有人匆匆而來,到了朱棣的腳下,拜下道:“陛下,數目已經出來了。”
  壹下子,這話吸引了所有人的註意力。
  大家紛紛朝著這邊看來。
  朱棣顯得有些緊張,深吸壹口氣,才道:“多少斤兩?”
  在朱棣的目光下,這宦官期期艾艾地道:“二十三萬斤……”
  此言壹出,所有人都倒吸了壹口涼氣。
  這是什麽概念……二十三萬斤啊……
  這就相當於兩千石?
  朱棣是帶過兵的,當然清楚這意味著什麽。
  他清楚地看到,只靠徐景昌壹人,就讓這兩千石的貨物動起來了。
  這是什麽概念?壹輛馬車,需要配備壹個馬匹,還有壹個車夫,至多也不過運送十石的貨物而已。
  而現在,靠這個玩意,直接讓壹個人運送的貨物,增加了百倍不止。
  朱棣沈吟著,而後看向張安世和徐景昌:“此物……需要停歇嗎?”
  “不需要。”徐景昌道:“只要有足夠的煤炭,便是行駛個壹晝夜也成。”
  壹晝夜!
  朱棣又忍不住問:“壹晝夜可行多久?”
  “三百裏總是有的。”
  日行三百,最多壹兩個人手,兩千石貨物?
  這運輸能力,已經不是二百輛馬車這樣簡單了。
  因為馬車是走走停停的,而且速度也遠遠低於這玩意,再加上車夫和馬匹需要休息,若是遇到泥濘天氣,就更糟糕了。
  所以理論上,三百裏的距離,這東西壹晝夜便可以抵達,可若是馬車的話,至少需要三五天。
  若是照這樣算,就不只是二百倍,而是壹千倍的運力了。
  真是……可怕!
  朱棣帶著幾分激動道:“壹石壹百二十斤……那麽就相當於壹人,豈不是……此車,竟可運送兩千人,讓其在壹晝夜之間……抵達三百裏之外?”
  張安世聽他這麽個計算法,臉都嚇綠了。
  可不能這樣算的啊,這運載的乃是板車,可不是後世那樣四面遮風避雨的車廂,兩千個人層層疊疊地站在這四面漏風的掛車上,簡直就是四面透風的沙丁魚罐頭。
  這哪裏是運人,後世運豬的車都不敢這樣玩,好吧!
  何況這壹晝夜的時間裏,人總還要吃喝吧,總需要補給吧……這些也必須算進載重裏。
  當然,若是將這平板的掛車,弄成壹個個車廂,就意味著增加了蒸汽火車的載重了。
  若是還想舒服點,又多壹些椅子,那麽自重就更多了。
  最後算下來,但凡想讓人有壹點人樣子,能運三五百人,慢吞吞地以三十裏每個時辰的速度走,已經是極限了。
  不過張安世想了想,咳嗽壹聲道:“也不是不可以。”
  他說出這話的時候,有點心虛。
  朱棣頓時興奮地道:“此物若是用來軍事,豈不……可收得奇效?從前大軍集結,不說各處的兵馬征發,而後至邊鎮,再加上糧草先行,沒有三五個月,絕無可能。”
  “可現如今,豈不是壹個月之內,就可穩妥了?”
  張安世道:“不只是軍事,還有民生。陛下,各地的貨物,可以互通有無……”
  朱棣點了點頭,喜道:“世上竟有此物,有了此物,天下還有何人敢反?若是蘇州出了叛賊,朕的兵馬,數日之內即可整裝抵達,殺他個片甲不留。”
  說著,朱棣走至那蒸汽火車面前,左看看右看看,忍不住道:“這……花費不小吧。要數十萬兩?”
  張安世道:“這……這……這是包括了許多研究的費用,不過……只怕花費確實不小。”
  朱棣頷首,這次倒沒有太心疼了,道:“無論如何,此物……確實有大用,單單它可自行行走,便已讓人震驚了,這才是真正的大學問,和那些只曉得做文章的人比起來,能制出這個,比制出火銃,更強十倍。”
  對於朱棣而言,沒有人比他更懂軍事了。
  火銃和火炮,固然能造成巨大的殺傷。
  可軍事的本質,就在於快速的機動。
  所謂戰爭,本質就是人多就是打人少,誰的機動能力更強,能夠迅速的集結和組織起來到達戰場發起進攻,誰就占據了先機。
  當初他靖難之所以成功,就是因為如此。
  南軍的軍馬,何止是北軍的十倍,說是二十倍,三十倍,都不誇張。
  可朱棣憑借著鐵騎,不斷地在戰場上挪騰,永遠搶占先機,利用快速的機動能力,可以確保對方尚未集結和合圍之前,便迅速對其壹部進行打擊,使南軍陷入被動。
  朱棣看著眼前這東西,眼眸異常的明顯,道:“這東西,到底怎麽制出來的?”
  朱棣看向徐景昌,徐景昌正待要回答。
  朱棣卻在此時又擺了擺手,道:“算了,別說了,反而說了,朕也不懂。只是朕萬萬想不到,妳們這些家夥……竟有這樣的本事!總算,沒有辱沒了妳們的祖先。”
  朱棣臉帶欣慰,大喜過望地道:“徐景昌,妳真不愧是增壽的兒子啊!還有……妳們,都來,都過來。”
  其余十三個青年見狀,壹個個乖乖地走過來。
  朱棣看著他們:“十三太保……”
  孟文等人大驚,臉都僵了,連忙擺手:“不,不,不是太保,再不敢了。”
  朱棣背著手道:“太保者,乃是三公,周成王的時候,這成王的叔叔周公就擔任過此職,對不對,楊卿家?”
  被點名的楊榮,微笑道:“陛下,不是周公擔任此職,而是成王另壹位叔父召公擔任過此職。”
  朱棣點頭:“原來如此,管他是誰,反正……這召公,也是知名的人物,朕看哪,這些家夥們,壹個個確實滿腹才幹,他們的學問不小,妳們瞧瞧,他們說的東西,朕都聽不懂呢。諸卿聽懂了嗎?”
  張安世下意識的就道:“臣……聽的懂……”
  朱棣瞪他壹眼:“沒問妳。”
  說罷,眼睛看向楊榮等人。
  楊榮等人苦笑,紛紛搖頭。
  朱棣道:“所以說,這才是大學問嘛,天下精通此道者,寥寥無幾!可是這些小子,卻能精通,這是什麽?這就是虎父無犬子,老子英雄兒好漢,朕看哪……他們都是有大學問的人,叫太保,也不虛。”
  “不過呢……”朱棣繼續背著手,又踱了幾步,道:“這太保……不妥,壹群嘴上無毛的家夥,叫什麽太保,就叫少保吧……噢,不對,是太子少保才對,總而言之,十三少保就很好。”
  徐景昌等人聽了,眼珠子都要掉下來了。
  這太子少保,雖是虛職,實際上……不少位極人臣的大臣,都會有這樣的須知。比如魏國公,乃是太子太傅,而淇國公,乃是太子太師。
  可他們這些家夥,畢竟沒有襲爵,哪怕是襲爵了,比如像孟文這樣的,怕也不壹定能撈到壹個太子少保的虛位。
  這雖只是榮譽稱號,卻也可顯出份量來。
  至少對於現在的徐景昌和孟文等人而言,已算是可以拿來吹噓壹輩子的事了。
  朱棣顯然是個實在人,立即就道:“亦失哈。”
  亦失哈上前,道:“奴婢在。”
  “此事要擬旨,昭告天下。”
  亦失哈道:“奴婢……遵旨……”
  壹下子封出這麽多太子少保,連亦失哈都覺得頭皮發麻。
  朱棣又道:“這些家夥們,將來便是眾子弟們的榜樣,若是其他的子弟,也如他們這般爭氣,莫說是這個,便是再多的賞賜,朕也舍得給。”
  徐景昌頓時壹臉得意之色。
  孟文等人更是大喜。
  張安世在旁,心裏壹塊大石落地。
  靠搞研究而得虛職,某種程度而言,雖是徐景昌等人開了先例,可顯然……也有助於讓更多人對此產生興趣。
  張安世甚至還打算……再糊弄壹些富商的子弟進來。
  反正這些家夥閑著也是閑著,趁著年輕多做點貢獻,體現個人價值,多好!
  最重要的是,這些家夥都不缺錢,最好連經費的問題都省了。
  那保定侯人等,也不禁大喜過望,頓時連腰桿也覺得直了不少。
  虛職不重要,重要的是宮中對於兒子的認可,壹旦有了這認可,那麽家族才可長保不衰。
  朱棣隨即又饒有興趣地看著這蒸汽車,心頭也不免有了幾分好奇,道:“此物……此物……怎麽讓他動的?”
  徐景昌謝恩之後,連忙起身道:“陛下……這個簡單……就是將煤鏟進鍋爐裏燒就成了。”
  “就這?”朱棣很是詫異。
  胡廣在壹旁,還本還覺得壹下子封了十幾個太子少保有些不妥,不過此時壹聽,頓時來了精神。
  他歪著腦袋,靠近楊榮耳邊,低聲道:“妳看,還真是燒火,跟生火造飯壹模壹樣。”
  楊榮直接沒理他。
  朱棣卻覺得匪夷所思,因為燒火誰都知道,可燒火卻能將這鐵疙瘩動起來,卻就讓人無法想象了。
  朱棣道:“原來如此。”
  他這般說著,便道:“無論如何,見妳們在此……安分守己,朕也就放心了,心思要放在正經事上。這壹次……張卿家也是功不可沒,不但教導了子弟,這東西,張卿家也有壹份功勞,回頭也要賞賜。”
  張安世道:“臣慚愧的很……”
  朱棣卻道:“好了,朕放心了。來人,擺駕回宮!張卿,妳隨朕來。”
  張安世聽罷,連忙道:“是。”
  出了這巨大的作坊,走出高墻的時候,朱棣恍如隔世。腦子裏還想著那巨大的鐵疙瘩,心頭依舊還是震撼。
  他甚至不禁在想,這當真是人力可以造出來的嗎?這樣的東西,只怕……也只有神法才有的吧。
  可親眼見到,心裏便不禁為之動容。
  若說從前,無論是火炮和火銃,再怎樣改良,其中的原理,他還是懂的。
  可今兒的這玩意,就實在是遠遠超出了他的認知範疇了,憑借著壹個個構件,嚴絲合縫的緊密相連,竟能出這麽壹個東西來。
  朱棣就算再愚蠢,也知道……這壹門學問的厲害之處了。
  因此,朱棣騎上馬,卻令張安世與他並肩騎行,其余人落在後頭。
  朱棣道:“這東西……了不得啊。”
  張安世道:“是啊,陛下……在臣看來,這世上有許多種的學問,不同的學問,各有不同。可這天下,長久以來,卻只在乎壹種學問……”
  朱棣瞪他壹眼道:“妳這小子,又開始在朕的面前罵孔夫子了。”
  “臣冤枉……”張安世道:“孔聖人……可是了不起的人物,兩千多年前,能參透這麽多道理,並且還能使後世如此之多的人信服,這是何等了不起的事。這天底下,能及得上孔聖人的人,只怕也沒有多少。”
  朱棣這下子反倒詫異地看著張安世,顯然他沒想到張安世會說出這麽壹番感悟來。
  只見張安世坦然地道:“臣看不慣的,其實是那些拾人牙慧的儒生罷了!人們都說,青出於藍而勝於藍,江山代有人才出,可這後世儒生,壹個個虛度壹生,不為別的,壹輩子只幹壹件事,便是鸚鵡學舌!就這般,竟還自稱自己有什麽通天的學問,為之沾沾自喜。”
  張安世說到最後,無意識地露出了幾分鄙夷。
  頓了頓,他接著道:“陛下,這樣的學問,若是在兩千年前,有人領悟,那麽這個人,必是天才!可兩千年之後,竟還有人拿著先秦之人的學問來賣弄,那麽……臣說句不好聽的話,這些人,臣說壹句酒囊飯袋這不為過吧。”
  朱棣聞之,不禁哈哈大笑:“妳倒也有氣性。只是這些話,可不要教人聽了去,如若不然,妳這奸臣的名頭,可是坐實了。”
  張安世無所謂地道:“臣是忠是奸,哪裏輪得到他們評判?只要陛下……”
  朱棣笑道:“好啦,好啦,朕當然知道,這些儒生討厭。妳這壹門學問,很是有趣,也很有用處。當然……若是不費錢,就更好更有趣了。”
  張安世:“……”
  他真想問陛下壹句,天下有白吃的午餐嗎?
  朱棣見張安世楞神,道:“朕的意思是,回頭妳跟那些小子們,好好打壹個招呼,教他們銀子省著點用,他們把朕當什麽,當財神爺嗎?”
  對於朱棣的叮囑,張安世其實有點為難,道:“啊……這……是,是,臣……下次……壹定打招呼。”
  朱棣道:“妳這學問,也算是經世之學了,現在竟能出這麽壹個東西,將來還能出什麽,倒是讓朕期待……只不過……這東西……造價高昂了壹些。”
  張安世道:“陛下,造價當然高昂,可是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啊!將來……”
  張安世這話還沒說完呢,朱棣便激動起來,道:“入他娘,妳倒是說的好聽,什麽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,妳這是舍朕的孩子去套狼。”
  張安世覺得有點委屈,耷拉著腦袋道:“也不能這樣說,臣其實也是有股份的……這孩子……臣好歹也有壹個胳膊……”
  朱棣張了張口,似還想說點什麽,只是最後又像是想到什麽,直接頓住了。
  他深吸壹口氣,才又道:“罷了,罷了,由著妳們吧,就當方才的話,朕沒有說過。”
  朱棣沈吟片刻,話鋒壹轉道:“這裏的匠人……妳回頭賞賜壹下。”
  張安世頓時擡頭看了壹眼朱棣,他壹直以為朱棣是個莽人,可沒想到,卻有如此心細如發的壹面。
  朱棣認真地道:“是重賞,總而言之……無論是以妳這右都督的名義,授官也好,還是拿出大筆的銀子,恩賞也罷。出了力,就要給人好處!如若不然,誰還肯用命?”
  說著,他瞪了張安世壹眼,接著道:“別把朕想的很摳門,朕這麽多的銀子都給了,還差壹點賞賜的銀子嗎?除此之外,妳擬壹個章程出來,這個作坊……必有大用,朕是瞧出來了,將來定是有功於社稷,所以……需更完善壹些,這不再是草臺班子了。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