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姐夫是太子

上山打老虎額

歷史軍事

大明永樂二年。
黃昏將近,坐落於南京城鐘山腳下的紫禁城卻已是燈火如晝。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三百零九章:天網恢恢疏而不漏

我的姐夫是太子 by 上山打老虎額

2024-1-20 18:34

  金純聽罷,臉色微微壹變,很不客氣地看著張安世。
  此時,卻聽張安世朝朱棣道:“陛下,這些傳言之中,臣之所以判斷是出自於寧國府,是因為……”
  他頓了頓,輕松愜意的樣子道:“因為謠言是漸變的。”
  “漸變?”朱棣挑了挑眉,若有所思地看著張安世,似乎也在等著張安世的下文。
  便見張安世接著道:“就好像,有壹個人傳出壹個消息,傳到第二個人耳裏,會開始被人添油加醋,直到傳到第三人,第四人的耳裏,又會逐漸離譜壹樣。”
  “所以要找到消息的源頭,其實很簡單,那就是哪壹個謠言,越是接近事實的真相,那麽十之八九,這可能就是消息的源頭了。”
  朱棣大抵明白了:“張卿繼續說下去。”
  於是張安世繼續道:“這裏頭,是東廠從各地采風的消息,京城裏頭,已經開始到處謠傳,已死了上千人,甚至還有說,京營已經出現了大量的人死亡,很明顯,這些消息十分離譜。”
  頓了頓,張安世接著道:“這就證明,這消息的源頭絕不是出自內城。”
  朱棣又點了點頭,他越發覺得張安世這個家夥,思維邏輯上似乎與大多數人不同。
  這就叫專業!
  其實通過許多的東西,對數據和訊息作為分析和判斷,現在幾乎是官校學堂的重要課程之壹了。
  張安世繼續道:“消息不是出在城中,這反而讓臣十分狐疑。因為傳出消息者,就在臣等中間,在此的諸公,無壹不是位高權重,照理來說,如果他們傳出消息,那麽消息的源頭就壹定是在城中。畢竟……南直隸很大,而他們很難與應天府之外的人產生什麽聯絡。所以臣格外關註了太平河和寧國府的輿情。”
  朱棣便道:“妳的意思是……太平府是因為有卿家,而寧國府,是因為有蹇卿?”
  張安世壹臉篤定地道:“對,臣不客氣的說,南直隸的其他知府以及諸官,想要結交今日這殿中的人,根本就不夠格,能與朝中諸公產生聯系者,除了臣的太平府,便是寧國府了。”
  “正因如此,所以臣格外的關註了棲霞和寧國府的輿情。棲霞那邊的流言,多是內城已死傷數千人,甚至還說……滿城都是死鼠,陛下……這很明顯,棲霞的訊息,更為離譜,他們所收到的,壹定是自京城裏傳出來的二手消息,若是源頭自棲霞,那麽這傳播出去如此聳人聽聞的消息,怎麽傳到了京城,反而死的百姓還減少了呢?”
  “我們都知道,流言最大的特征,就是經過壹個個人的口耳相傳之後,會不斷地數字膨脹的,就好像陛下對臣說今日吃了胃口好,吃了半斤肉,那麽從臣口裏傳至第二人口中,說陛下胃口好,所吃的肉,絕不會是在半斤以下,根本原因就在於,人們之所以津津樂道的流言,就在於越是聳人聽聞和誇大,才更具傳播性。”
  楊榮等人,起初聽到張安世言之鑿鑿說什麽寧國府,似乎壹開始都認定了張安世多半是想要挾私報復。
  畢竟,張安世與蹇公現在不太對付。
  可現在,聽張安世這麽壹說,卻不得不欽佩……張安世至少邏輯上立得住腳。
  以他們的智慧,自然是壹點即通。
  那金純的臉色微變,卻也不得不壓下了火氣。
  朱棣此時問道:“那麽為何是寧國府?”
  “因為這些多消息裏,寧國府的消息是最為準確的,其中東廠所采到的流言之中,多是壹些京裏已死三十余人,這雖然也有誇大,自是因為,消息的源頭已經受到了汙染,人們口耳相傳,那些不夠驚悚的消息,早已被更誇大的流言所掩蓋。不過……將他們的消息樣本和京城、棲霞相互對照,臣敢拿人頭作保,這消息必是出自寧國府。”
  張安世隨即,義正言辭地繼續道:“而有鑒於寧國府距離京城也有壹些距離,卻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自寧國府傳出消息,這寧國府……上下,除了蹇公之外,臣根本想不出還有人與這殿中的大臣們結交,甚至還能勞動諸公之中,有人不辭勞苦,親自放出消息去。”
  朱棣擰起了眉頭,道:“蹇義?”
  朱棣的臉色越發的不好看,面色發冷。
  楊榮等人沈默了,說實話,他們不敢說張安世說的必定是真相,可至少……這應該是最接近真相的邏輯了。
  見陛下大怒,金純連忙拜下道:“陛下,這不過是……推斷而已,沒有真憑實據……”
  張安世笑了笑道:“任何事,只要做了,就壹定會有痕跡,既然已經有了推斷,想要找到證據,反而變得輕而易舉了,其實要徹查,也很簡單,那就是若是真有人傳消息給蹇公,那麽走漏出消息的,也必不是蹇公親自走漏,定是他身邊的人,圍繞著這個線索,將負責他文書和書信處理的人壹拿便知。”
  “再者,既是有人傳出書信,而且消息如此之快,必是快馬,馬不停蹄的話……只要查各家府邸的馬匹狀況就清楚。而傳信之人,也必是心腹之人……這些人,有幾個昨夜離京,也就壹目了然。要查的手段很多種,順藤摸瓜,不過是輕而易舉的事。”
  朱棣面若寒霜地掃視了這裏所有的人壹眼,隨即就看著張安世道:“這樣說來,那麽妳認為,誰最有可能?”
  張安世環顧了四周,笑了笑道:“陛下,蹇公在朝中很得人望,我想在座所有人,都與他有密切的關系,不過臣在想……單單關系匪淺,是不夠的,因為關系也有很多種,有的是純粹的交情,有的關系卻不壹樣。比如這壹次,如此重要的軍機大事,消息不是出自京城,竟是第壹時間傳到了寧國府,這就說明,有人認為,讓蹇公第壹時間得到消息非常重要。”
  “鼠疫這麽可怕的事,不是先暗中通知家人,反而通知蹇公,那就不是尋常的關系了。臣敢斷言,傳達消息的人,應該不是在文淵閣。”
  “何以見得?”
  “文淵閣之中,雖有人與蹇公密切,可畢竟他們是合作者的關系,彼此之間,總還沒有到壹榮俱榮,壹損俱損的地步。”
  朱棣深以為然地頷首,目光便落在了幾個尚書的身上。
  張安世微微笑道:“接下來,我們可以排除金忠金部堂,金部堂……咳咳……”
  金忠鐵青著臉道:“能不能把話說完?別咳嗽,搞得老夫好像有什麽隱疾壹樣。”
  張安世臉上尷尬了壹下,隨即道:“這……金部堂,我的意思是,金部堂乃陛下在北平的舊臣,歷來只知有陛下,不知有其他,所以……”
  金忠道:“那妳就直說不就好了。”
  張安世接著道:“其次可以排除掉夏公。”
  夏原吉看著毒圈越來越小,雖是覺得光明磊落,卻也害怕自己沾染嫌疑,現在聽張安世排除了自己,默默地松了口氣。
  朱棣則是又問:“何以見得?”
  張安世道:“夏公在太祖高皇帝在的時候,就入禁中制誥,到了建文時,已是戶部右侍郎,等到陛下登基,便升任為戶部尚書。陛下,夏公並非是破格提拔,能有今日,憑借的乃是自身的資歷,他雖與蹇公相交莫逆,卻也實在沒有必要將此等軍機大事,火速傳遞給蹇公。”
  朱棣的目光是越發的沈重,道:“那麽……”
  此時此刻,所有人的目光,都看向了金純。
  金純臉色壹變。
  金純立即道:“冤枉。”
  張安世道:“金公,若是我記憶沒有錯的話,妳先是在吏部文選司做郎中,此後去了江西布政使司做右參政……等到陛下登基,蹇公極力地推薦妳,妳才從江西破格提拔入朝,成為了刑部尚書。”
  可以說,金純的升遷是極不正常的,他先是在吏部做壹個尋常的官員,應該在那個時候起,就和蹇義結交,這在古代算是故吏。
  此後,他去了江西做右參政,這右參政,其實就是布政使的左右手,又是地方官,其實地位並不顯赫。
  而恰恰是在他做右參政期間,那個時候的朝廷,被建文帝的幾個寵臣所把持,便連蹇義也已靠邊站了。
  可等到朱棣登基,蹇義水漲船高,金純立即扶搖直上。
  要知道,從地方官入朝,就已經是難上加難,而入朝之後,迅速被破格提拔到了刑部尚書的高位,絕對算是大開眼界了。
  若是沒有蹇義的極力推薦,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。
  朱棣似乎也明白了什麽。
  壹榮俱榮,壹損俱損。
  有壹些關系就是如此,蹇義若是出了事,文淵閣的學士們,自然沒有多大關系,誰做吏部尚書都壹樣。
  而夏原吉也沒關系,夏原吉資歷深厚,自身也是門生故吏遍布天下,某種意義來說,是皇帝需要他做這個戶部尚書,才可更好地處理朝廷的許多問題。
  至於金忠,就更不必說了,皇帝在,他就在,作為朱棣肱骨,任誰是吏部尚書,都和他沒關系。
  可金純卻不壹樣,這個從前的吏部郎官,江西的參政,雖是貴為刑部尚書,實則卻是毫無根基的。
  無論是資歷,還是其他方面,較之其他的尚書,都遠遠不如,甚至皇帝對他的印象,也不甚深刻,他所能憑借的,就是蹇義,蹇義的門生故吏,就是他的門生故吏,蹇義的支持,就是他最大的保障。
  朱棣頓時大怒道:“看來非要徹查不可,是嗎?是否要朕立即命人去汝家中,查壹查底細?”
  金純聽罷,面如死灰。如張安世所言,這等事,只要順藤摸瓜,就沒有查不出來的,到時辯無可辯……那就算是不見棺材不掉淚了。
  他慌忙拜下叩首,沈痛地道:“臣……臣……區區布衣,蒙陛下厚愛,得賜如此高位,臣……有萬死之罪,昨日……臣確實給蹇公傳書,並非是臣有私心,只是……覺得茲事體大,蹇公乃吏部天官,自當知情。臣……臣……”
  這金純的臉色,愈發的慘然,只是不斷地叩首,口稱萬死。
  朱棣神色大變,咬牙切齒,死死地盯著金純,露出猙獰之色:“朕壹再囑咐,爾竟還敢鋌而走險,居心如此險惡,其罪當誅。”
  金純便只好繼續叩首:“是,臣有萬死之罪。”
  朱棣道:“妳傳書給了蹇義,而蹇義卻將消息送出……”
  “不……”金純連忙道:“陛下,蹇公……蹇公乃是君子,處事向來謹慎,行事周密,若是傳出了消息,這定不是蹇公所為……或許是臣行事不周,這才……這才導致消息在中途泄露,都是臣的錯,臣……罪該萬死,千錯萬錯,盡在臣身,今臣身居廟堂……”
  他說著說著,不禁哽咽了:“這怪不得蹇公……”
  朱棣惡狠狠地瞪著金純。
  金純此時,還想力保蹇義。
  眾人看著金純,都不禁唏噓。
  蹇義與金純的關系,確實遠遠超出尋常人的情誼,當初蹇義被建文排擠,金純便作為蹇義的心腹,直接被打發去了江西做右參政。而壹旦蹇義重新站在了廟堂上,幾乎也動用了所有的手段,力保金純入朝。
  這等關系,真不是尋常人可比的。
  朱棣冷著臉道:“泄露軍機,該如何處置?”
  朱棣繼續道:“何況此人還是刑部尚書,可謂是知法犯法,更要罪加壹等。”
  朱棣這時看向的是張安世。
  張安世想了想道:“其實……臣也想要請罪。”
  “嗯?”朱棣壹楞。
  張安世道:“陛下,臣其實早就知道,消息會泄露出去。”
  朱棣挑眉道:“這是為何?”
  “臣乃錦衣衛指揮使同知,其實……昨日來見陛下的時候,見了諸公,就知道金純與蹇義之間,絕不會有所隱瞞,這消息……必會傳至天下。”
  朱棣又是壹楞:“那妳為何不早說?”
  張安世道:“臣其實以為……這消息,想要隱瞞,是隱瞞不住的,與其朝廷捂蓋子,倒不如……真傳出壹點什麽。”
  朱棣道:“可現在人心浮動,妳可知道……人心浮動會是什麽後果?”
  張安世道:“自然是知道,只不過……陛下,可是壹旦鼠疫開始在人群之中爆發,遲早還是要人心浮動的啊,與其如此,倒也不如……等福建那邊來的消息,將所有人的註意力,都轉移到福建鼠疫那邊去,教大家看看,是否有什麽辦法可以緩解。”
  “現在情況雖是艱難,可只要給南直隸的軍民百姓活下去的希望,自然而然人心也就穩了。”
  朱棣抿著唇,緩了緩,卻道:“建寧府那邊,妳派人去了嗎?”
  張安世如實道:“已是去了,快馬加鞭,日夜兼程。”
  朱棣的臉色總算緩和了壹些:“有多少把握。”
  他現在還指望著張安世真的有辦法呢!
  張安世便道:“臣只敢說盡力而為。”
  朱棣不由嘆了口氣,才又道:“那這金純如何處置?”
  “罷官,聽候查處。”張安世建言道:“現在這個時候,沒有必要再節外生枝,臣與蹇公,關系並不和睦,可國家危難的時候,臣卻也自知,蹇公人等,素有人望,歷來為天下軍民所仰賴。”
  “若是這個時候,朝廷再出什麽亂子,反而會引發天下人的猜忌,就算是要處置,那也是讓他們戴罪立功,容後再議。”
  楊榮聽完張安世的話,倒是不禁側目看了張安世壹眼。
  他原以為張安世此時會趁機落井下石,可誰曾想,這個時候,張安世竟是轉而為蹇義和金純說話。
  便連金純聽了張安世的話,也是羞愧得無地自容,微微地低著頭,只恨不得找壹個地縫鉆進去。
  金忠亦是若有所思,竟也覺得意外。
  朱棣長長吐了口氣,才幽幽地道:“就如此吧……”
  他露出幾分意難平之色,可現在也知道,壹切還是先應對即將到眼前的鼠疫再說。
  朱棣顯然今兒的心情很不好,便道:“都退下。”
  眾人都識趣地默默告退。
  張安世很忙,所以腳步匆匆。
  走了沒多遠,那金純卻是快步追了上來:“威國公……”
  張安世駐足,只回頭看他。
  金純只朝他作了壹個長揖,想說點什麽,卻又什麽也沒說,隨即便又快步離去。
  張安世:“……”
  “妳這小子,看來是長大了,我還道妳會睚眥必報呢!”
  目送金純的背影,金忠徐步而來,不禁笑了笑,顯得欣慰:“起初見妳,頗有幾分姚和尚的模樣,後來越來越發現,這何止是像姚和尚,簡直就是姚和尚的離散多年的孫子。”
  “妳罵誰。”張安世怒了,直接睜大了眼睛,瞪著金忠。
  金忠壓壓手:“妳先別急嘛,聽老夫說完,可就在老夫覺得妳是姚和尚第二的時候,現在卻發現,又不同了。妳比他有壹點好,那就是心眼沒這麽小。”
  張安世卻是很實在地道:“我不是心眼小,而是我要幹壹件前人沒有幹過的事,這個時候,就要保護好蹇公,絕不讓他在其他的地方出事,因為……我要堂堂正正地擊敗他!我擊敗他,不是非要將他打倒,而是要告訴天下人,原來的那壹套,走不通了。”
  金忠眼中的欣賞之色更濃了,笑道:“好誌氣!”
  “這不是誌氣。”張安世道:“這是明謀,擺在臺面上廝殺,要教所有人都挑不出刺來。”
  金忠唏噓道:“姚和尚就不壹樣,他最喜歡使陰的。”
  張安世卻是道:“我要將這些話告訴他。”
  金忠:“……”
  “好了,玩笑,玩笑而已。”
  金忠隨即卻是憂心忡忡地道:“妳說……鼠疫真能防治嗎?”
  張安世如實道:“難,很難。”
  金忠露出失望之色:“可是妳派人去建寧府。”
  “我只是想試壹試。”張安世認真地看著金忠道:“無論如何,死馬也要當活馬醫。”
  金忠露出了黯然之色:“壹旦彌漫開來,沒有防治之法,就真的要遭殃了。卻不知……要死多少軍民百姓。這對天下是滅頂之災。”
  張安世心也壹沈,鼠疫在此時歐洲,可是制造了幾千萬人口的死亡……若是放在大明……
  可張安世打起了精神:“無論如何……”
  “無論什麽?”
  張安世說出了壹句很中二的話:“但凡有壹丁點的可能,也要嘗試。好了,金公,我還有事……告辭。”
  金忠露出了復雜之色,他那憂心忡忡的心情壹直難以消散。
  這種憂愁的情緒,其實何止是壹個金忠。
  ……
  建寧府。
  來到這裏,已有大半月。
  陳道文沿途所見幾處村鎮,竟有幾個,出現了十室九空的情況。
  這等事,若只是放在奏報上,可能只是壹個個的數字,可當真親眼所見時,方才知道這裏的鼠疫已嚴重到了什麽地步。
  當下,他按著張安世的吩咐,火速至建寧府衙。
  可知府已是病重,應該活不了多久了。
  現在是同知署事,這同知卻是壹副死氣沈沈的樣子。
  他們唯壹的好處就是自己是流官,就算真是染上了鼠疫,也只是死自己壹人,家人們至少還在千裏之外。
  不過對於錦衣衛,這同知還算是配合。
  在陳道文的囑咐之下,他們在府城的某壹處坊裏,開辟了壹處區域。
  在這區域之內,所有人分發了藥物,同時……取出了這壹車的東西,也開始分發出去。
  此坊直接被錦衣衛圍住,不得任何人出入。
  緊接著,便是讓人記錄染鼠疫的人員情況,以及宣傳用藥的情況。
  足足大半個月過去。
  壹份份的數據,開始出現。
  那面如死灰的同知,漸漸的,臉色開始微微出現了紅潤。
  準確的來說,他的眼裏開始有了光。
  隨後,他越發的精神抖擻精神。
  直到三月初十。
  他激動地找到了陳道文。
  “新的數目……又登記了,大有成效,大有成效啊,陳千戶……陳千戶……”
  同知箭步沖上來,竟好像是色中餓鬼壹般,直接親了壹口陳千戶的臉。
  入妳娘。
  陳千戶受此侮辱,勃然大怒,按著腰間的刀柄,瞪著這同知。
  同知卻是不以為意:“妳猜這幾日,此坊染鼠疫者幾人?三人……只有三人……半個多月,周遭的坊染鼠疫者是這裏的十倍和百倍,可在此……只有三人……”
  同知突然哭了,抹著眼淚道:“活人無數,活人無數啊,百姓們有救了。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