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姐夫是太子

上山打老虎額

歷史軍事

大明永樂二年。
黃昏將近,坐落於南京城鐘山腳下的紫禁城卻已是燈火如晝。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十九章:皇孫

我的姐夫是太子 by 上山打老虎額

2024-1-20 18:32

  張安世先見了自己的姐姐張氏,對著張氏抱頭大哭:“阿姐,我被人綁架啦,那些賊人,個個兇神惡煞,我差壹點便見不到阿姐……阿姐妳快勸姐夫,派百八十個護衛保護我……”
  “我好慘啊,十幾個人打我壹個,要不是我以德服人,和他們講道理,今日便死無葬身之地了。”
  張氏大驚失色,立即命宦官去叫朱高熾。
  朱高熾大腹便便的進來,因為腳步急,入殿時差壹點腳絆了門檻。
  他打了個趔趄,驚呼道:“安世,沒有事吧,本宮來看看。”
  張安世壹臉委屈地道:“也是我運氣好,險些有事了。”
  朱高熾仔細地端詳了張安世,確定張安世沒有外傷,不過很快,他這好脾氣的太子,也勃然大怒起來:“世上竟有這麽膽大包天的賊人,妳在哪裏被劫的?”
  張安世道:“在張家不遠,他們拿麻袋套我頭上,背著我便跑。”
  朱高熾道:“這件事絕不可不了了之,安世,妳從今以後,壹定要小心。本宮這就親自去應天府,責令他們查明案由,這些賊子跑不了。”
  張安世道:“姐夫,妳得派百八十個護衛……”
  “這個等查明再說……”
  “護衛們還要吃喝,這麽多人馬……會不會養不起?要不……”
  朱高熾道:“現在還不是說這個的時候,本宮先要將賊子壹網打盡。”
  ……
  張安世很悲催的發現,百八十個護衛沒有撈著,結果到了次日,卻被張氏叫到了寢殿。
  張氏正抱著年幼的朱瞻基。
  朱瞻基乃是皇孫,肉嘟嘟的,是太子和張氏的骨肉,張氏溺愛地看了壹眼朱瞻基:“我兒真懂事,小小年紀,就已能背詩了。”
  張安世笑盯著自己的外甥,心裏也不禁生出親切感:“是啊,是個好孩子,他將來壹定比姐夫更有良心,對我更好。”
  可轉眼之間,張氏冷若寒霜:“我有妳這樣的兄弟,真是日夜不安,沒壹日安生的日子,別人都羨慕我們張家,說我們張家大富大貴……可這期間多少辛苦,也只有我自己知道。”
  “啊……阿姐怎麽說這樣的話。”
  “妳連瞻基都不如,妳看看吧,妳也老大不小了,卻還每日信口雌黃。”
  張安世道:“我冤枉啊。”
  “還說冤枉,虧得殿下昨日操心,先是去應天府,可應天府的差役們四處打探,也沒聽人說有人背著麻袋招搖過市的。更沒見有什麽歹人。後來殿下還不放心,又去問了五城兵馬司和五軍都督府,也沒聽人說過附近有什麽歹人。安世啊,妳真被朱勇和張軏那兩個無法無天的人教壞了,這樣下去,怎麽得了。”
  說罷,便開始啜泣,用袖子擦拭眼淚:“我怎麽就這麽命苦啊!別人家的兄弟都好端端的,我該受這樣的罪嗎?父親若是泉下有知,曉得妳這樣不曉事,我將來若是死了,該怎麽面對他。”
  張安世:“……”
  朱瞻基在壹旁皺著小眉毛,見母妃哭了,也壹臉沈重的樣子,搖壹搖母親的胳膊,道:“母妃,不怕,阿舅沒出息,還有我。”
  張安世:“……”
  這壹下子,其實連張安世都糊塗了。
  總不可能大變活人吧。
  那些護衛明明就是招搖過市,背著他……這麽大壹個麻袋,那些人都瞎了?
  又或者說應天府敷衍了他家姐夫?
  不,這絕不可能,他們哪裏有這樣的膽子,太子讓查的事,他們也敢怠慢?
  張安世越想越覺得匪夷所思,他甚至想,莫非那位老兄,其實就在應天府裏公幹,是應天府尹,所以才能把事情遮下來?
  不過,瞧那位老兄的樣子,分明是個丘八,哪裏有半點文臣的樣子。
  張氏壹哭,張安世便覺得受不了,落荒而逃。
  既然太子不願抽調護衛保護他,張安世仔細想了想,家裏倒有壹些仆從,比如張三什麽的。
  當然……張三這樣的人是指望不上的,對方七八個,還都像是殺過人的漢子,張三這種貨色,就算有二三十個在他的身邊,張安世也覺得不放心。
  思來想去,既然沒人保護他的安全,那就幹脆……順從好了。
  所謂觀念壹變,天地寬,張安世感覺選擇與那老兄共存,反而心寬了不少。
  於是張安世用心地鼓搗了幾日的藥,嘗試過幾次之後,終於對那‘綠毛’進行了過濾和提取,這才小心翼翼地用瓷瓶裝好,貼身藏在自己的身上。
  東西是準備好了,可老不見那些人找上門,這反而讓張安世心裏不安起來。
  不怕賊偷,就怕賊惦記啊!
  於是細細壹想,對方是在張軏的府邸劫了他的,莫非……
  壹切都如張安世所料想的那樣,在他探望張軏的時候,這壹次出門沒翻墻,不過剛剛出了中門,才轉過了壹條街,便看到了壹個熟悉的面孔。
  那位老兄不在,不過卻是他身邊的壹個護衛,護衛抱著手,雖是壹件尋常人的布衣在身,可是渾身上下,卻有壹種超脫常人的彪悍。
  這人朝張安世微微壹笑。
  張安世立即道:“別套頭,我要臉。”
  這人卻伸手:“藥呢?”
  張安世便從懷裏取出了藥來,交給這人道:“這藥,我也不敢說有把握……”
  說話間,這人已將藥收了,他似乎沈默寡言,每說壹句話都好像是對人的恩賜似的。
  “老兄沒來嗎?”
  這人用壹種意味深長的眼神看了張安世壹眼,卻沒回話,轉身便走了。
  ……
  永樂二年八月十七。
  琉球三國壹同入貢,山南王卒,從弟應祖報喪,因山南王無子嗣,永樂皇帝敕其從弟應祖為山南王,賜山南王印。
  同日,蘇、松二府大水成患,吳江壹帶尤甚,低田盡沒,農民車水救田,腹饑力竭,仰天而哭。壯者相率食糠雜菱蕒荇藻,老幼入城行乞不得,多投於河。
  奏疏送到了朱棣的案頭,朱棣面露憂心之色。
  蘇州和松江都為江南最重要的產糧區,此地受災,必然影響當年國庫的收益。
  此時,朱棣提著朱筆,若有所思,隨即朱批下去:“定蘇、松等府水淹處給米則例:每大口米壹鬥,六歲至十四歲六升,五歲以下不與。每戶有大口十口以上者只與壹石。其不屬全災內有缺食者定借米則例:壹口借米壹鬥,二口至五口借米二鬥,六口至八口借米三鬥,九口至十口以上者借米四鬥。候秋收後抵鬥還官。”
  朱批之後,朱棣擡頭,卻見亦失哈躡手躡腳地進來,佝僂著身子道:“陛下。”
  朱棣將手擱在了禦案,輕描淡寫地道:“唔……”
  亦失哈道:“錦衣衛有事奏。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