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聖羅馬帝國

新海月1

都市生活

深夜 李牧看著古典而又不失奢華的房間,再看看自己這張冰冷的鐵床,怎麽看都覺得別扭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壹百七十二章 政客的良心

神聖羅馬帝國 by 新海月1

2021-4-22 21:06

  同樣不甘心的還有美國人,明明只是跟著打了壹次醬油,居然要享受近似反派主角大英帝國的待遇。
  大洋聯盟那麽多成員國,都參加了這次戰爭,憑什麽他們就要享受特別照顧?
  找不到原因,那就是政府無能。別的國家都知道及時止損,就他們跟著英國人壹條道走到黑,不是無能是什麽?
  至於華盛頓政府的努力,抱歉,這是壹個以成敗論英雄的年代。甭管有多少原因,失敗就是失敗。
  條約內容剛傳開,合眾國就炸鍋了。各個州都爆發了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活動,局勢只是比日本好壹丟丟。
  華盛頓,震耳欲聾的抗議聲響徹天際,饒是在白宮中壹樣清晰可聞。
  西奧多-羅斯福現在非常的頭疼,反對黨議員已經向國會提交了彈劾案,如果不出意外的話,下壹次國會開啟,就會進行表決。
  從目前的局勢來看,如果不能解決好《維也納協定》的問題,他就要成為美國歷史又壹個被彈劾下臺的總統。
  只是推翻《維也納協定》又談何容易?如果可以拒絕,合眾國代表根本就不會簽字。
  面對大陸聯盟,合眾國的力量實在是太渺小了。在維也納和會上,合眾國代表團沒有任何發言權。
  壹直到條約落定,才通知他們去簽字。不簽就是戰爭,日本人先壹步領教到了拒絕的後果。
  與其遭遇社會毒打之後接受現實,還不如主動去面對,合眾國代表團被迫在和會上簽了字。
  看著條約內容,仿佛是重若千斤,羅斯福雙手都在顫抖。除了割讓殖民地可以接受外,其它條款都是坑。
  巨額的戰爭賠款自不用說,那就是壹筆天文數字,合眾國所有人壹起不吃不喝,都要奮鬥三年。
  這年頭合眾國就是壹個大號的山寨工廠,工業科技遠遠落後於歐洲,軍工產業也不例外。
  飛機、坦克之類先進武器,雖然能夠造出來,但是軍方卻拒絕使用,性能有多坑,可想而知。
  反正先進武器都要從國外進口,關閉軍工產業,貌似影響也不大。
  顯然,這只是普通人的看法。作為壹名政治家,羅斯福非常清楚沒有軍工產業的後果。
  真要是答應了,那麽合眾國就乖乖的做壹個二流國家,在國際上做壹個應聲蟲,發展壹下經濟就行了。
  可問題是現在的局勢,根本就容不得合眾國拒絕。戰爭說起來輕松,別看外面口號喊得驚天動地,真要是打起來了,又是另外壹種結局。
  稍微了解合眾國的都知道,自從南方獨立後,華盛頓政府的聲望就壹落千丈,對各州的約束力進壹步下降。
  歷屆華盛頓政府,都在想辦法整合國內各州。包括參加這次戰爭,除了國內利益集團的推動外,也有借機整合國內各州的意思。
  只可惜合眾國運氣不好,還沒來得及整合國內各州,世界大戰就先壹步結束了。
  壹盤散沙的合眾國,如何是大陸聯盟的對手?
  據羅斯福所知,合眾國那支袖珍陸軍的實力,都不壹定有國內某些州的民兵有戰鬥力。
  華盛頓政府敢開戰,下面的各州就敢玩兒中立。別以為東南自保是遠東帝國的專利,西方世界早就出現過了。
  若是逼急了,搞不好還會直接獨立。大不了就是勾結大陸聯盟,反正不要指望大家跟著壹起陪葬。
  這個時候指望資產階級,那就是做夢。對資本家來說,最重要的永遠都是自家的財富,而不是維護合眾國的主權。
  利益集團指望不上,民眾同樣也指望不上。愛國青年喊喊口號還行,真正是同大陸聯盟開戰,先搞清楚合眾國的組成再說。
  本來就是歐洲移民,天知道有多少人同自己的母國有聯系。
  在大街上隨便拉壹個人問,他可能告訴妳是:英格蘭人、愛爾蘭人、奧地利人、俄國人、比利時人……就是不會說自己是美國人。
  原時空合眾國真正走向統壹,也是第壹次世界大戰後的事情,在此之前大家都是外國人。
  指望壹幫外國人保衛美利堅,明顯不現實。只要大陸聯盟舍得出價,不怕沒有帶路黨。
  可以說,現在百分之九十九的美國人,都不願意同大陸聯盟爆發戰爭。
  包括羅斯福總統自己,這個時候也不想同大陸聯盟爆發戰爭,因為這意味著距離斷頭臺不遠了。
  這次世界大戰沒有追究戰犯,那是因為英國政府投降得快,要是慢壹點法蘭西就是前車之鑒。
  法蘭西皇帝和貴族躲過了壹劫,那是因為大家都是壹個政治圈子裏玩的。圈子外的戰犯,只要被抓住那可都上了斷頭臺。
  “沒有回旋的余地了麽?”
  羅斯福無奈的問道。
  “沒有!”
  國務卿皮特肯定的回答道,隨即解釋道:“根據維也納傳來的絕密情報,弗朗茨大帝有意提前退位。
  以他的作風,肯定會給兒子留下壹個穩定的世界,在此之前勢必要清理可能帶來麻煩的隱患。
  很不幸,我們恰好撞了上去,給了維也納政府借題發揮的機會。這份停戰條約,就是壹個意圖分裂合眾國的陽謀。
  現在已經有小道消息傳出:如果各州不想承擔巨額的戰爭賠款,只要脫離合眾國就可以了。
  我個人判斷,這個消息應該是真的。根據維也納協定的規定,神聖羅馬帝國拿走了近五分四的戰爭賠款,免去部分戰爭賠款並不算什麽。
  戰爭賠款的數額太過巨大,我們中央政府承擔不起,勢必要分攤給各聯邦州。
  壹旦我們開始分配,天大的麻煩就來了。不管用什麽樣的方式分配,都不能令所有人滿意。
  尤其是對中西部經濟落後的聯邦州來說,本來就連年財政赤字,再來壹筆戰爭賠款,我簡直不敢想象這個後果!”
  分裂,這是比戰敗更加沈重的話題。合眾國從建立開始,內部矛盾就從來沒有少過。
  同樣是移民,也分成了三六九等。總體來說還是沿用了歐洲世界的鄙視鏈,西歐看不起中歐,中歐看不起東歐。
  至於南歐和北歐,壹直都沒有什麽存在感,算是介於中歐和東歐之間,屬於經常被無視的存在。
  伴隨著神聖羅馬帝國的復興,歐洲世界的鄙視鏈漸漸發生了改變,可是合眾國的社會等級依舊延續。
  現在社會地位最高的自然是英格蘭人,然後是神羅移民、法蘭西移民,接著是西班牙、葡萄牙、荷蘭等國移民,處於社會最底層的則是意大利移民、東歐移民、以及愛爾蘭人。
  再往下的有色人種移民,那就更不用說了,壓根兒就沒有任何社會地位可言。
  因為移民的時間不壹樣,各民族在合眾國的分部也不均衡,比如說:英格蘭移民就多集中在東部各州,中西部所占比例則相對較少。
  這樣的人口分部,平常時期看不出來什麽,關鍵時刻就問題大了。
  壹旦大陸聯盟同這些民族勾搭上了,分分鐘就能夠搞出事情來。起碼處於社會底層的愛爾蘭人,就不願意和英格蘭人在壹個鍋裏混飯吃。
  就如同南北戰爭壹樣,原本中立的幾個州,就在歐洲列強幹涉下倒向了南方。
  現在的麻煩更大,歐洲世界已經是壹家獨大,神聖羅馬帝國基本上完成了對歐洲大陸的整合。
  望了望窗外,羅斯福嘆息了壹聲後,緩緩說道:“盡可能的安撫各聯邦州,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合眾國再發生分裂,要不然我們就是歷史的罪人!”
  嘴上說得強硬,心裏卻沒有底。陽謀的可怕之處就在於明知道敵人的計劃,想要阻止卻又無能為力。
  “相忍為國”,不適合美利堅。既然是因為利益而建立,自然也可以因為利益而分家,南方獨立就是最好的證明。
 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,合眾國的東西差異也日益明顯,沒有巴拿馬運河助推,西部各聯邦州的經濟壹直都沒有起色。
  東部的財團視中西部為經濟殖民地,中西部各州同樣不甘示弱,針鋒相對的玩起了地方貿易保護。
  加上國際勢力的挑撥,東部各州同中西部各州的關系壹直都不好。本該協調矛盾的華盛頓,面對國內的“各路諸侯”表現的非常無力。
  整合全國的計劃失敗,羅斯福對合眾國的未來已經不抱有希望。盡力維護國家統壹,已經是壹名政治家最後的“節操”。
  只見國務卿皮特搖了搖頭:“總統先生,我想這些問題,現在已經不需要我們考慮。或許下周,這裏就要換主人了。
  反對黨應該是不知道敵人想要分裂合眾國的陰謀,現在正忙著將我們趕下臺,好實現自己的政治理念。”
  不知道為什麽,總感覺皮特在“幸災樂禍”。
  本來他們就已經夠倒黴的了,被國內利益集團送上了戰車,賠上了生前身後名,被釘在了恥辱的柱子上。
  沒有想到,在現在這種至暗時刻,居然還有人主動往坑裏面跳。
  戰爭的鍋他們是背了,可是和分裂合眾國相比,戰敗的責任還是要輕那麽壹丟丟。
  就如同合眾國現在的歷史書上,最糟糕的總統壹直都是倒黴蛋林肯,而不是其他真正亂搞的混蛋。
  楞了楞神過後,羅斯福微微點頭。經歷了壹連串的噩耗,總算是收到了壹個好消息。
  “嗯!”
  “事情牽扯到了神聖羅馬帝國,我們必須要慎重應對。在不確定事情真假之前,大家必須要嚴格保密。
  先搜集相關情報吧,如果我們真的被彈劾下臺了,那就將資料移交給下壹任,萬萬不能讓合眾國發生分裂……”
 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,有人趕著上來接盤,羅斯福自然不會攔著了。
  如果背後支持的他利益集團,不允許他退縮,羅斯福早就撂挑子不幹了。
  現在反對黨要奪權,那就再好不過了。被彈劾後下臺,對各方都交代得過去。
  至於敵人的陰謀,那就留給下壹任解決好了。反正這是合眾國的傳統,幾乎每壹任政府都會或多或少的給下壹任留下麻煩。
  羅斯福都算有良心的了,起碼還搜集了資料,要是直接裝糊塗,下壹屆政府連反應時間都沒有。
  ……
  加拿大,伴隨著維也納協定的簽訂,自治領政府不得不面臨撤退的難題。
  “倫敦政府已經再三催促了,要我們盡快開始撤退,再晚敵人就要打過來了。
  我簡直不敢想象,該怎麽向民眾們解釋。壹旦消息傳開,恐怕他們會恨不得生撕了我!”
  麥肯齊·鮑威爾總理抱怨道。
  抗命?
  如果神聖羅馬帝國的軍隊不會打來的話,大家不介意和倫敦政府好好理論理論。
  可惜現在不行,世界大戰輸了,英國政府自身難保,加拿大自治領成為了棄子。
  自家人鬧鬧情緒還行,面對兇神惡煞的神羅軍隊,自治領政府實在是沒有底氣。
  人知道的越多,越是知道敬畏。大英帝國都無法抵抗的敵人,加拿大自治領拿什麽去抵擋?
  不惜壹戰,說起來好聽,做起來就難了。就憑加拿大這幾百萬人口,同世界霸主對上,那無疑是以卵擊石。
  何況,還有倫敦政府的命令。丟掉加拿大的責任,都不需要在場的眾人承擔。
  “放心吧,總理。放棄加拿大是倫敦政府的命令,可不是妳的主張,相信民眾們是會理解的。
  反正也拖不下去了,早點兒解決,我們也可以早點兒退休。好些年都沒有回國了,也不知道現在國內怎麽樣。
  估計也不會太好,聽說敵人的轟炸非常厲害,但願情況不會太糟糕!”
  查爾斯慢條斯理的說道。
  不同於在加拿大生活了幾十年的麥肯齊·鮑威爾,查爾斯可是倫敦政府直接任命的公務員,剛剛過來沒幾年,對加拿大自治領的歸屬感自然不強。
  丟了也就丟了,左右也就壹塊殖民地。殖民帝國都崩潰了,連印度都沒了,何況是鳥不生蛋的加拿大。
  作為壹名合格的公務員,這幾年查爾斯也撈夠了,沒了這份工作,正好早點兒回國同親人團聚。
  “爵士,我們就這麽走了,也太便宜奧地利人吧!要不然……”
  不等麥肯齊·鮑威爾把話說完,查爾斯當即就打斷道:“總理閣下,今時不同往日,現在的世界和從前不壹樣了。
  神聖羅馬帝國剛剛成為世界霸主,我們這個時候搞任何小動作,都有可能引發難以預料的風險。
  壹個操作不好,不僅會給自己帶來災難,還會給國家帶來無盡的麻煩,現在的不列顛經不起折騰了。”
  內幕交易的事情,盡管沒有攤開來說,但是倫敦政府的再三嚴令,大家還是收到了的。
  加拿大自治領雖然已經建立,但是遠沒有後世那麽大的自主權,距離獨立國家更是差距甚遠。
  看似麥肯齊·鮑威爾總理是當地最高領袖,實際上查爾斯這位倫敦政府任命的公務員,在政府中的話語權,絲毫不比他小。
  真要是堅持拒絕倫敦政府的命令,麥肯齊·鮑威爾今天能不能出這個門,都是壹個問號。
  反正都決定舍棄加拿大自治領,英國政府現在已經不需要顧及加拿大人的感受了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