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六十三章:轟動
公子風流 by 上山打老虎額
2018-8-3 13:55
整個諒山壹下子平靜起來,不過隨即又開始熱火朝天。
鬧也鬧了,該死的人也已經死了,大家又開始想著安生過日子了。
還好,日子似乎還能過下去,對於山民來說,劉健雖然沒了,可是已經有人取代了劉健,對於他們來說,只要自己的山貨能換來生活的必需品,其他的都無妨,劉老爺和大家畢竟沒什麽交情。
倒是新來的這位郝老爺,似乎還算不錯,不但收山貨,居然還需要木材。
所謂靠山吃山,對於山民來說,木材簡直就是最不值錢的東西,而如今卻能換來更好的鐵器,鹽比沙子多壹些的鹽巴,這些就足夠了。
眼下已經入了冬,山上的獵物本就不多,那稀薄的山田也不需要打理,因此各家山寨都開始自發的組織民力,開始砍伐樹木。
虎頭寨的寨名很容易讓人產生誤會,不知道的,還以為他們是哪裏的土匪窩,不過據說這個寨子卻還是個路過的讀書人為其取的名字,於是乎,這個名字便沿用至今。
寨中的上百個青壯,此刻滾著壹棵棵紅木下山,山下有壹處集市,平時有許多商賈在這兒駐留,都是收些山貨出去販賣。不過在這裏的商賈,雖然收山貨,卻絕不敢膽大妄為的做鹽巴和鐵器的生意,因為這從前乃是劉老爺的買賣,誰要是敢在太歲頭上動土,過幾日便保證永遠不會在諒山出現。而現在,那位郝老爺顯然更加強大,更是無人敢去捋這虎須。
商賈們帶著騾子隊大清早就都來了,有的帶來的是布匹,有的直接帶了現銀,動亂已經結束,生意終究要做下去,這些商賈俱都是老相識,不免湊在壹起,在路邊的茶攤,壹邊等著山民們下山,壹邊吃著茶。
當然,吃茶就要閑聊,而閑聊的話題自然永遠離不開近來這諒山縣的事。
大家七嘴八舌,有人不禁為未來的局勢擔憂。有人則是鎮定自若,時不時道:“怕什麽?天塌下來,山上的山民也得吃飯,也得穿衣,也得把手頭的山貨兜售出去換回銀子,只要山民們還需這麽過下去,咱們的買賣就能做下去。當年安南侵占諒山的時候,咱們的生意斷了嗎?此後朝廷的大軍浩浩蕩蕩的往這裏進發,咱們難道就不做買賣了?現如今這位郝大人來了,咱們還得做自己的買賣,這世上終究離不開咱們。”
說這話的人總是不免得到許多人的附和,這倒不是大家覺得此人說得有理,實在是如今時局過於紛亂,大家不得不用這些話來安慰自己。
正在這時,卻是聽到有人在外頭喊:“郝家的人來了,郝家的人來了,祿州侯府的商隊來了。”
這些商賈們壹聽,頓時來了興趣,對於這個神秘的郝家,神秘的祿州侯府,所有人都想壹窺究竟,於是許多人探頭探腦出來。果然看到有個年輕的貴人騎著高頭大馬,前頭呢,則是那吳雄給這位貴人牽著麻繩步行,後頭是數十輛大車,裝著滿當當的貨物。
這些大車上頭還留著許多劉家的印記,如今改頭換面,便成了祿州侯的了。
大家不由議論紛紛,目中帶著幾分好奇和畏懼。
他們哪裏知道,這壹次是祿州侯府第壹次來這裏做‘買賣’,而這位祿州侯的世子卻是親自到了。
郝風樓穩穩地坐在馬上,這裏的壹切都給了他的新鮮感,他看到這裏數百數千的騾馬,看著這簡易的集市招徠來的數百商賈,又聽著吳雄津津樂道在壹旁介紹,對這裏的情況大致明白了。
這裏叫銅山集,這名字來自哪裏,卻已是無人知曉了。總之每月的初三、初九、十七、二十五這四天,商賈們會自發到這裏,而山民們也會帶著滿當當的貨物下山,這裏的交易有的是以貨換貨,有的則是金銀交易,大明的銅錢或是安南的鐵錢也有人用,不過往往不如銀子那般堅挺,總而言之,這是壹個最原始的交易場所,很是隨意。
不過劉家在這裏卻有壹個專門的攤位,誰也不敢霸占,而如今這攤位自然姓郝的了。
吳雄經常在這裏出現,許多商賈自是認得的,大家雖然認得,今日卻是不敢上前打招呼,大家看這吳雄小心翼翼地扶著郝風樓下了馬,鞍前馬後的樣子,心裏不免猜測這個年輕人是誰。也有人醒悟,據聞這郝家擊潰叛軍的乃是個少年武官,莫非此人便是那郝家的少爺?
吳雄請郝風樓到了壹處棚子裏坐下,隨即便開始指揮著人卸貨,緊接著,十幾個樣品便擺在了貨攤上。吳雄跑到棚子裏和郝風樓低聲說了幾句話,便走出棚子,朝著商賈們聚集的地方來。
商賈見吳雄來了,紛紛作揖行禮,吳雄含笑壹壹回禮,隨即道:“今日是咱們侯府在這裏采集山貨的日子,有些話也就不多說了,還是那句老話吧,都按著以往的規矩來,大家井水不犯河水。”
壹聽這句話,商賈們不禁松了口氣,他們就是生怕發生什麽變故,畢竟這郝家比此前的劉家更加強勢,假若這個時候,郝家想把手伸到他們的口袋裏,他們拿什麽抵擋?只怕最後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了。
吳雄又道:“倒是侯府這邊有些稀罕物,大家不妨來看看。”
其實許多商賈都不願意和郝家做買賣,因為人家過於強勢,到時候沒準要吃虧,不過吳雄既然開了口,那麽看看就看看吧。
大家便紛紛笑道:“吳老兄既然說是稀罕物,想來定是珍奇了,好極了,咱們去看看無妨。”
於是大家紛紛湊到郝家的攤子去,這壹看,倒是被吸引了。
貨物確實是玲瑯滿目,不像從前,除了壹些基本的農具之外,就是壹些鹽巴,鹽巴他們不敢販賣,在這兒或許可以帶著走壹走,可是壹到了內地,沒有鹽引,這就是殺頭重罪,所以那食鹽,大家直接掠過。
只是農具很是不同,其他地方的農具,他們見過不少,怎麽說呢,可謂做工粗劣,就算不是粗制濫造,卻也只能壹般,可是郝家所展現出來的農具卻是非同凡響,有的商賈猶豫地撿起壹把鐮刀,握在手裏,頓感沈重,鐮刀上的木柄頗沈,卻又打磨得很光滑,鐮刀的制式雖然普通,可是壹看就是精鐵打制,不,應當來說這已經脫離了精鐵的範疇,而是壹種極其堅硬的鋼鐵,刃口處吹毛斷發,竟是不下於神兵利器。
這等農具簡直是見所未見,其實又何止如此,即便是他們見過的刀劍也不曾見過如此精致的。
除了鐮刀,還有鋤頭、鏟子、鐵鍋、馬蹄鐵、馬鐙、鋸子、斧頭等物,這些東西竟都是鋒利無比,卻有極高的強度,商賈們心裏大吃壹驚,有人卻不禁搖頭,拿這樣的好鋼,花費這樣大的人力去精制這樣的好農具出來,好固然是好,可最大的問題在於,妳的東西太好,成本必然極高,如此高的成本,賣價也肯定不菲,莫說是山民,便是那些農人,只怕也買不起,買不起的農具,制來有什麽用?
看來這金貴的少爺果然是不會做買賣啊,這世上並不是好東西就能賣上好價錢,至少妳也得知道,自己的東西要賣給誰,假若這些東西打制成神兵利器,或許有人肯收藏,即便是高價也有人願意購買,可是農具……
他們的表情自然盡收吳雄的眼底,他微微壹笑道:“諸位覺得如何,是了,周老弟,妳手裏拿著的這柄鐮刀,不知是否有興趣,妳放心,這鐮刀價錢並不高,不過是九十壹文錢,妳若是有興致,不妨可以收壹些。”
九十壹文錢……
無數人倒吸了口涼氣。
鐵器的制造在這個時代是沒有任何取巧的,別看是壹柄小小的鐮刀,妳需要先拿出鐵礦淬煉成生鐵,還要將生鐵拿出來鍛打成型,壹個孔武有力的鐵匠,需要舉著錘子鍛打數十上百下,之後還要冷火,進行壹番加工,最後還要開鋒,種種工序下來,即便是那麽不起眼甚至是粗制濫造的東西,沒有壹兩個時辰,浪費掉大把的氣力,怕也弄不出來。所以鐵器的價格壹向高昂,壹把普通的鐮刀也要賣上六七十文錢,這還只是內地的價錢,在這奇貨可居的諒山,便是壹百二三十文也不是什麽稀罕事。
可是如此極品的鐮刀居然只是九十壹文,甚至還有議價的空間,這壹下子,商賈們的眼睛都紅了。
這是商機啊。有壹柄好鐮刀用個三五年不成問題,可是壹柄尋常的鐮刀,好的能用壹年,差的能用幾個月就不錯,而且好鐮刀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,可這樣的東西居然只是比壹般質量的貴了十幾文錢,甚至在這諒山,比尋常的鐮刀價格還要低上不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