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壹千二百二十二章 武後野望
李治妳別慫 by 賊眉鼠眼
2023-12-2 17:39
武後最終還是含蓄地答應了這場交易。
是的,壹次性的純粹交易,像壹個落魄潦倒且半禿的中年男人,在壹個無人註意他的夜晚,垂著頭走進了粉紅色小燈的洗頭房。
在裏面待滿了神秘的九十分鐘後,神情氣爽地走出來,身後的壹切全當沒發生過,以後誰也不認識誰。
李欽載想對武後表達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。
幫妳壹次忙,大家互相結個善緣,關系最好別太復雜,保持純粹的互惠互利關系就好,什麽後黨黨羽,什麽培植勢力,那是妳自己的事,與我並無關系。
就算妳想壹飛沖天,只要妳男人不反對,我沒話說,如果妳男人抽妳了,我也不過是個吃瓜的人。
收下這壹貫錢後,李欽載開始認真琢磨如何提振皇後的威嚴這件事了。
這些年李欽載雖然盡量遠離朝堂,但生活裏來往的文臣武將都不少,當年李治身體抱恙,武後代為批閱奏疏這件事,實在惡心了太多人,導致如今的朝臣多少都對武後有些不滿。
真實的歷史上,武後為何能夠推動“二聖臨朝”,以及後來的稱帝,那是因為沒有李欽載這個變數。
若按真實的歷史軌跡,如今的李治病情已經比較重了,眩暈癥越來越嚴重,武後代理朝政的同時,大肆在朝中安插黨羽,朝堂勢力正是瘋狂擴張之時。
以至於李治死後沒多久,武後假模假樣當了幾年太後,隨即索性桌子壹掀,黃袍壹披,老娘要當皇帝,老娘不裝了。
支持她這麽做的底氣,就是她確信朝中大半已是她的黨羽,她有這個實力掀桌子。
可是有了李欽載的大唐,歷史軌跡被他生生掰彎了。
李治的舊疾被李欽載的偏方治好了,身體無恙的天子,自然再也容不得外人染指皇權,武後從此只能是皇後,不能越雷池半步。
不僅如此,李義府等後黨黨羽被猝不及防地剪除,早年代批奏疏的事在朝臣們心中又落下了案底,如今的武後在朝臣們心中的風評委實不佳。
當然,表面上的君臣之禮並無異常,武後陪著李治出席重大的活動時,聽到的也是壹片山呼。
可是實際上朝臣們心中的皇後,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分量。
原因很復雜,不僅僅是當年代批奏疏的事。
後來的毒殺魏國夫人,以及全力推行科舉等等,都給武後這個皇後的形象狠狠抹了壹把又壹把的黑。
朝堂上的臣子大多數仍與世家門閥有些牽連,親緣也好,利益也好,不得不承認的是,李治還需要世家門閥幫他治國。
朝中盡是門閥之臣,對壹心想挖門閥墻角的武後自然沒什麽好印象,這也是楊弘武等人為何繞過武後,向天子聯名上疏選秀的原因。
壹則是故意惡心壹下武後,二則是,希望通過選秀在宮裏安插幾位世家女,與武後爭寵,最好能像武後對付王皇後壹樣,把她這個皇後也扳倒,讓多年備受打壓的世家門閥緩壹口氣。
失敗了也沒關系,不過是幾個女人的生死而已。
不得不佩服的是,武後的政治嗅覺很靈敏,僅只通過楊弘武等人上疏選秀這件事,她便敏感地察覺到不同尋常,於是立馬采取了行動,而且行動的方向很正確,她選擇向李欽載求助。
誠如武後所說,若能在短時間內提振皇後的威嚴,壹切麻煩都迎刃而解。
當朝野臣民都對這位皇後內心敬重之時,有些陰謀是無法得逞的,這是王道的碾壓,所有見不得光的東西都會被碾得粉碎。
貞觀年間,長孫皇後雖然不插手朝政,但朝堂內外無論臣子還是百姓,都對長孫皇後無比敬重,沒人敢對長孫皇後有絲毫不敬。
哪怕是長孫皇後的葬禮上,許敬宗只不過在行拜禮時無故發笑,都被憤怒的朝臣參了個生不如死,被打發了壹個閑職不得翻身,直到李治登基才緩過勁來。
武後想要達到的,就是長孫皇後的那種威嚴,朝野臣民打從心底裏敬重的那種威嚴。
事情有點難辦,稍微提振壹下皇後的威嚴可以,但武後想達到長孫皇後的地位,根本是癡人說夢。
這兩個女人在本質上就完全不壹樣。
除非武後能安分守己演壹輩子的賢惠皇後,不然遲早露餡兒。
李欽載很清楚,武後跟“賢惠”倆字根本不搭邊兒,她其實是壹個徹頭徹尾的政治家。
壹貫錢收下了,有點燙手,但問題不大。
從對付世家門閥這個角度來說,李欽載覺得應該幫她這個忙,如今的朝堂宮闈的局勢是比較平衡的,雖然風波不斷,但總體上各方面的勢力都形成了制衡。
這種平衡不能打破,李欽載為這個國家差點付出了生命,他不希望自己和無數將士的犧牲,換來的卻是朝野動蕩。
本打算解決了盧迦逸多之後,李欽載便回甘井莊繼續當他的教書先生,但現在又接了壹個大活兒,看來暫時不能離開長安了。
心裏有點遺憾,好像那些小混賬們的學業又被自己耽誤了。
沒關系,李欽載可以亡羊補牢。
於是當即便奮筆寫下了壹大堆題目,派部曲送去甘井莊。
這是李欽載給他們布置的作業,又給宣城公主單獨寫了壹封書信,叮囑她和義陽公主督促小混賬們的學業,還是老辦法,溫柔共霸道壹色,棍棒與鞭子齊飛。
布置的作業量有點大,李欽載粗略估計了壹下,接下來的壹個月內,小混賬們大抵會做得懷疑人生。
這就很舒服了,李欽載由內而外地感到神清氣爽。
當晚李欽載睡得很踏實,算算時辰,部曲應該已將海量的作業送到了甘井莊,此時的小混賬們應該是壹邊抹眼淚壹邊著急忙慌趕工。
想到那幅畫面,李欽載睡得格外香甜,久違的嬰兒般睡眠。
深夜醜時,壹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了國公府的門房。
門房罵罵咧咧披衣而出,打開側門,卻見壹名宦官和壹隊黑甲禁衛神情凝重地站在門外。
“奉旨,遼東郡公李欽載馬上進宮,接管皇宮防務,邢國公蘇定方接管長安城防,二人皆執天子魚符,掌長安十二衛,未得天子詔命,任何人不準調動兵卒,違者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