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視:從咱們結婚吧開始

宅系阿川

都市生活

“我告訴妳桃子!今天妳要是不老老實實去相親,我就不認妳這女兒了!”
街邊人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七百零三章:大明的新局勢

影視:從咱們結婚吧開始 by 宅系阿川

2024-6-22 09:13

  張家口
  大明於此設立宣城鎮守司,控制邊關互市事宜。
  “宣府鎮守總兵萬全,參見太子爺!”
  這宣府鎮守總兵,乃是當初太子朱高熾互市之時,平衡了各方利益之後,直接安排過來的人。
  主要原因只有壹個,宣城的生鐵和刀兵折損率,太高了。
  太子朱高熾不想逼得那些勛貴狗急跳墻,轉而自上而下的改變壹下宣城的人員結構。
  流水不腐,戶樞不螻,動也。
  常換常新,至少換了宣府鎮守總兵之後,瓦剌人手裏的鐵器變得捉襟見肘起來了。
  商人打通新的宣府鎮守門路,那也是需要時間的。
  這萬全乃是太子親衛出身,壹路從邊軍歷練出來的太子朱高熾的心腹。
  雖然太子朱高熾身邊的武將少,但也不是沒有。
  加上太子朱高熾也不是真的軟弱,只是比較喜歡用懷柔手段而已。
  所以除了王宇和朱瞻基頂在前面,太子朱高熾手裏的牌也不少。
  自從老三失去了內府十三衛的指揮權,老爺子便默認了太子朱高熾推薦的人選。
  “好啦!有沒有有沒有太孫的消息!”
  太子朱高熾親切的握起這萬全的手,扶他起身,對方乃是個直腸子,頓時感激涕零。
  這萬全後退壹步,躬身據手,低著腦袋。“還未有太孫的消息,末將這就往西派出探馬?”
  “嗯!”太子朱高熾點點頭。“妳有心啦!”
  隨後,太子朱高熾在張家口的宣府安頓好百官,就在此等著朱瞻基回來。
  倒不是太子朱高熾畏懼草原刀兵,而是他的身體不支持他長時間的舟車勞頓,老爺子壹直起立漢王的心思,未必沒有太子身體不好的原因。
  在太子朱高熾壹行人入駐宣城不到半日的功夫,萬全就來報。
  “太子爺!太孫隨聖駕回來了,還請您早點準備,帶文武百官迎駕。”
  五軍營中軍停於宣城外,朱瞻基先去見了太子朱高熾。
  壹處秘密所在的房中,左右皆有太子親衛把守。
  太子朱高熾心情沈重,臉上充滿了悲痛。“妳告訴我,皇帝真的駕崩了?”
  朱瞻基認真的看向自己的老爹,面色沈重的點頭。
  “七天了!”
  要不是在榆木川大營給五軍營休整了兩天,朱瞻基恨不得帶著皇帝的靈柩和遺旨意飛回來。
  “王宇還在草原拖延二叔和三叔,爹還請盡快登基。”
  壹塊明黃色的錦緞包裹的東西,被朱瞻基鄭重其事的舉過頭頂,送到了太子朱高熾的手中。
  “受命於天,既壽永昌。”
  這乃是元朝皇帝令工匠用藍田玉所制作的傳國玉璽,真的那枚自秦以來的傳國玉璽,早就在唐朝末年就丟了。
  這是藍玉於捕魚海壹戰,從元朝那裏拿回來的皇帝信物,明朝自然是沿用。
  太子朱高熾手持著玉璽,打量了壹番,面色沈重的看著朱瞻基。
  “有了這塊石頭,老二、老三會這麽乖乖聽話嗎?”
  朱瞻基已經想好了。
  “二叔、三叔不聽話不要緊,爹妳登基之後,可調榆木川大營五十萬大軍平叛,甚至可調南方沿海二十萬備倭衛進京。”
  只要太子朱高熾登基,昭告天下之後,除非那些已經靖難過壹次的勛貴,覺得現在的日子不舒服,不然哪會再跟著漢王朱高煦作亂。
  片刻
  宣城府響起了九道鐘聲,入駐宣府的文武百官頓時驚詫,心中有了自己的猜測。
  果然沒壹會兒,便有士卒前來給文武百官發放白色喪服,通知他們城門接靈。
  宣城門外
  天空飄著蒙蒙細雨,整個宣城都似乎沈浸在哀悼的氣氛中,壹些深受草原人打谷草的大明百姓主動趕到城外跪迎。
  太子朱高熾立於百官之前,披著白色的喪服,紅著眼眶,臉上充滿了悲痛。
  在壹眾前來迎接聖駕的大明文武百官嚴肅的表情中,城外草原開過來壹支打著白色華蓋,人人披著白色素縞的隊伍。
  老爺子的靈柩被放置在十六位士兵守護的靈車上,緩緩駛向城門。
  “爹啊!嗚嗚嗚~”
  太子朱高熾壹把推開打著白色華蓋蔽雨的小太監,緊走幾步,與其他文武官員壹起來到靈車前。
  “噗通~”
  “爹啊!嗚嗚嗚!”
  “皇上啊!嗚嗚嗚~”
  “嗚嗚嗚~”
  太子朱高熾重重的撲倒,跪在了地上,文武百官無不緊隨其後,開始情真意切的大嚎。
  此時,楊士琦身後跟著小鼻涕捧著托盤的小鼻涕,來到太子面前,躬身據手壹拜。
  “太子爺還請不要悲傷過度,先帝大行,還有大事托付。”
  太子朱高熾悄悄拭去眼角的淚水,仰起頭來,眼中充滿了堅定和決心。
  文武百官知道正戲來了,紛紛神色肅穆的收聲,盯著靈前跪著的太子爺,以及準備宣旨的楊士琦。
  “如此,僑仲妳便宣旨吧!”
  朱高熾知道,他的人生的使命尚未完成,他要繼承大明的公器,為大明的百姓人人有衣穿有飯吃而努力,很快振作起來。
  楊士琦神色莊嚴的接過小鼻涕托盤裏的聖旨,舉過頭頂。“大行皇帝遺旨!跪!”
  隨後楊士琦展開聖旨,神色肅穆的大聲朗讀起來。
  奉天承運皇帝,詔曰:
  皇太子朱高熾,品性仁孝,寬厚有德,朕決意傳位於皇太子朱高熾。
  著皇太子朱高熾授旨之時,即日克繼大統,以延綿皇室香火,亦慰大明萬民之望。
  欽此!
  楊士琦念完聖旨之後,故意提高音量,又對著太子朱高熾道。
  “大行皇帝擬詔之時,由我、太孫、英國公、靖安侯見證,還太子接旨,尊奉大行皇帝遺願,於靈前繼位。”
  太子朱高熾乃是順位繼承,還有旨意,又不是造反,當然沒有什麽三辭三讓的說法。
  “兒臣接旨!”
  太子雙手舉過頭頂,接下老爺子的遺旨,然後起身站了起來。
  “受~皇帝印璽!”
  楊士琦將小鼻涕捧著的空木盒,當著文武百官的面,交到了太子朱高熾手中,大明皇權至此掌握在了朱高熾手中。
  於次日,朱高熾在宣城登基,年號洪熙,文武百官皆高呼萬歲。
  而朱瞻基早就於前壹日,洪熙皇帝還沒登基的時候,就領了皇帝三道聖旨。
  “壹道給榆木川大營的英國公張輔,表彰參加此次北征勛貴的功績。”
  “壹道,則是令三千營改為駐紮遼東,同時洪熙皇帝也給了他們不少賞賜。”
  “壹道聖旨則是責問朵顏衛,為何擅自離開朵因溫都兒駐地,申飭了他們壹番。”
  王宇帶著被切磋成豬頭漢王和趙王趕到宣城的時候,看著滿城縞素,全城在大呼洪熙皇帝萬歲的時候,這兩兄弟懊悔不已。
  早知道就帶著三千營和朵顏衛直接沖進五軍營了,說不定現在這大明皇位,就是自己來坐了。
  祭拜了老爺子之後,王宇見到了洪熙皇帝朱高熾,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掌控天下權柄的原因,王宇覺得這個胖胖不再是那個憨厚可愛的太子爺了。
  也不是那個和藹可親的小姨夫了,兩人似乎隔了壹層東西。
  “陛下聖躬安!”
  王宇躬身據手,沒有逾越,既然洪熙皇帝要保持距離,他就保持距離唄!
  “朕安!聽說妳把漢王趙王帶回來了!”
  洪熙皇帝笑著點點頭,王宇卻不太熱衷於這種內鬥,而是開口建議。
  “陛下!現在兀良哈朵顏衛主動追擊五軍營,末將請命,去給他們個教訓。”
  不過洪熙皇帝朱高熾搖了搖頭。
  “不必了!朕已經派人去申飭他們了,妳也不必擔心,朕不會忘記妳的功勞的。”
  王宇心中暗道果然,朱高熾還是偏向懷柔手段,向內發展民生啊!
  隨後洪熙皇帝明發聖旨,給王宇加祿兩千石,賜世券,美人二十,絹絲布匹無算,另允許他敕造超規格的國公府。
  待朱瞻基安撫完榆木川大營的明軍,將三千營調到遼東之後,洪熙皇帝敕封了朱瞻基為皇太子,然後大軍返回了順天。
  宣府
  洪熙皇帝的行在
  穿著喪服的洪熙皇帝朱高熾坐在榻上,單獨召見了漢王朱高煦、趙王朱高燧,以及皇太子朱瞻基。
  “臣!朱高煦/朱高燧,叩問聖躬安!皇上萬歲……萬歲……萬萬歲”
  面對兩位有氣無力的弟弟的叩拜,洪熙皇帝也不生氣,笑呵呵的擡手示意兩位弟弟站著說話。
  “二弟、三弟啊請起、請起~”
  隨後洪熙皇帝對著身旁的內侍壹擡手。
  “賜座!”
  “這次打仗,辛苦兩位弟弟啦!老爺子走了,以後咱們三個要好好的在壹塊,遇到事要多商量。”
  隨後洪熙皇帝笑呵呵的,給兩位弟弟拉了拉家常。
  “老大!”
  漢王朱高煦話還沒說完,直接就被趙王朱高燧咳嗽打斷了。
  “咳咳咳……”
  我的親二哥哎!
  妳是沒看朱瞻基那小崽子兇厲的眼神嗎?
  搞不好老大在這屏風後面,藏了三百刀斧手呢!
  留的青山在,不怕沒柴燒啊!
  漢王朱高煦看了趙王朱高燧壹眼,沒骨氣。
  “好!皇上,我和老三沒妳些彎彎繞的腸子,是殺是剮,妳給句痛快話!”
  老二實名制口服心不服。
  老三看著洪熙皇帝,“皇上!我……”他很想解釋壹句的,老二不服,不關我事啊!
  “兩位弟弟誤會了,咱們都是壹家人,不能讓爹在……”
  洪熙皇帝朱高熾絮絮叨叨的說了許多,他當然不是那種狠厲之人。
  之後洪熙皇帝朱高熾,拉著大明的皇太子朱瞻基、漢王朱高煦、趙王朱高燧,四人壹道於老爺子靈前立誓,決不可手足相殘。
  回到順天之後,洪熙皇帝朱高熾給文武百官商議之後,正式給老爺子上了廟號太宗,謚號為文皇帝。
  王宇也不太懂,為啥老爺子打了壹輩子仗,最後更是死在北征草原的歸途,他為啥還是個文皇帝。
  不過想想李世民也是太宗文皇帝,或許這就是傳統?
  洪熙皇帝登基之後,大肆提拔了自己太子府的屬官入閣。
  改變了太宗文皇帝在世之時,大明對北方草原人積極的應對策略,以懷柔為主。
  停下了耗資巨大的大明寶船艦隊,鄭和被明升暗降,發去了應天守靈。
  對內,洪熙皇帝開始積極休養生息,躊躇滿誌,準備開始改善民生。
  大明初期的名臣“三楊”入閣,正式開始主導大明朝堂。
  王宇知道洪熙皇帝的性格是仁愛君子,不主張對外用兵,所以回到順天也低調的很。
  讓胡善祥能不去見小姨,就不去見。
  畢竟壹天到晚去皇宮走親戚,引得其他勛貴或者文臣妒忌,這就不好了。
  王宇已經到了二十八歲,這壹年,他除了默默造娃,便是打通三個院子,按皇帝的特許,敕造他的超規格靖安侯府。
  大明公侯伯的大門掛的牌匾,以及面積等等,初期都是有定制,不能私造。
  公侯伯對應的是府邸第,現在是明初,這些關於勛貴品級住宅的規矩,還是很嚴的。
  隨著王宇子嗣越發多了起來,這靖安侯府邸就不夠住了。
  胡善祥去和太子妃張妍走親戚的時候,自然也多次給她提過這個難處。
  這朱高熾給他特權,以靖安侯的身份敕造國公府,也算是給他行了個方便。
  還有敕造侯爵府還有壹個特色,王宇可以用大明將士持斧鉞儀仗守門,這是武勛家的特殊榮譽。
  不過洪熙皇帝不喜戰爭,王宇只能默默的蟄伏了壹年。
  到了年中的時候,洪熙皇帝朱高熾覺得順天住的不舒服,而且北方百姓養活順天負擔太大,還要時不時的從南方運糧,損耗太大。
  加上有文官勸說,順天容易被草原人攻擊,所以洪熙皇帝派了太子朱瞻基去應天督造修復皇宮,同時安撫江南七省,準備還於舊都。
  太子朱瞻基去了應天督造皇宮的時候,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答應洪熙皇帝去滇省就藩。
  洪熙皇帝不由得大喜,給了他們好些賞賜,結果兩人直接路過山東就停了下來,不去滇省就藩。
  楊士琦上表,請治漢王和趙王的謀逆之罪,洪熙皇帝也不惱,表面大度的改封漢王和趙王在山東,還將楊士琦送去給漢王趙王處置。
  反正洪熙皇帝在天下人面前,對兩位弟弟表現的足夠仁慈忍讓,算是讓人交口稱贊的仁至義盡了。
  山東可是個可以進可攻退可守的好地方,東、北兩面環海,中部是魯中山地丘陵,西部是黃河,內部還有兩個大平原(魯北平原、膠萊平原)。
  當初老爺子靖難,不就是被鐵鉉利用山東的地形,直接拖住了腳步。
  漢王朱高煦帶著趙王朱高燧,在此停住了腳步,召集舊部,暗中拉攏了山東衛。
  至於為什麽這麽做,那是漢王朱高煦發現,洪熙皇帝日日咳嗽,壹副命不久矣的樣子。
  現在太子朱瞻基不在順天,漢王朱高煦準備拖延時間,以待時變。
  從山東到順天,不顧馬的死活的話,只要壹天時間,可比從應天趕過來,快得多了。
  漢王趙王也中老大的計策,沒殺楊士琦這個文官的領袖,壹直在稱病,不去滇省就藩,滯留在山東修養。
  洪熙皇帝壹邊派人把催促漢王趙王去滇省就藩,麻痹兩位弟弟。
  壹邊暗中令英國公張輔為帥,王宇為前鋒,調集了和漢王瓜葛不大的寧夏衛、陜西衛、遼東衛,合計三十萬人馬南下,準備平叛。
  王宇看過扯淡的原劇情,知道洪熙皇帝身體不好,繼位十個月就沒了,甚至壹度還出現過,因為朱瞻基從應天趕不回來,要傳位於襄王朱瞻墡的情況。
  所以王宇暗中給遠在應天修復皇宮的朱瞻基去了壹封信,讓他提前過來順天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